查看原文
其他

PSA“1噸半”2021 | 待完成的肖像:泽纳基斯六部打击乐作品音乐会 10/20(周三)

烟囱PSA 烟囱PSA 2021-11-21

“1噸半”2021 | 待完成的肖像:泽纳基斯六部打击乐作品音乐会

1.5 Tons 2021 | Un Portrait Inachevé: Iannis Xenakis  Six œuvres pour percussions

时间:2021年10月20日(周三) 19:3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三楼剧场

主办: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协办:IPEA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中心、上海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

参与方式:仅30个名额,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请于PSA VIP入口处核验姓名入场。



“1噸半”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2013年创立的,以当代艺术视角出发的实验音乐品牌。这些年“1噸半”坚持在喧嚣和骚动中思考,指向隐而不见的源头,寻找可以穿越时间之火沉淀下来的声音。跨学科,不仅是从重量计量单位跨越到声音的振动频率,最宝贵的是跨越意识和观念的壁垒,发出尖锐和怀抱信念的声音。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通过致敬伊阿尼斯·泽纳基斯来传递“1噸半”的力量,他是20世纪当代音乐史上重要而独特的存在。回顾的20世纪音乐史,极少有作曲家能够像泽纳基斯那样思考。这位以跨学科著称的艺术家在音乐、算法艺术和建筑领域皆有卓越的成就。今年适逢泽纳基斯逝世20周年,时间给了我们更为敏锐的观察力,使我们能够在算力提升的今天,进一步看清泽纳基斯的成就。



伊阿尼斯·泽纳基斯

Iannis Xenakis | Ιάννης Ξενάκης,1922-2001


1999年的泽纳基斯 © Getty / Ulf Andersen


法籍希腊裔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算法作曲家、建筑设计师、工程师。二战期间曾参加希腊对轴心国的抵抗战斗,在希腊内战中被炮弹炸伤,左眼失明、左侧面部毁容,后因其左翼立场被希腊政府军缺席判处死刑。1947年逃亡至法国巴黎,1965年入籍法国。后于1982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Chevalier de la Légion d'Honneur),1983年获得柏林艺术学院(Akademie der Künste Berlin)院士,1995年获得法国国民荣誉勋章(l'Ordre national du Mérite)。


建筑

柯布西耶与泽纳基斯 © Les Amis de Xenakis, Paris


泽纳基斯曾就职于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建筑事务所,以工程师身份,参与马赛公寓、拉图雷特修道院等多个柯布西耶项目的建造之中。1957-58年间,泽纳基斯以实际上的独立身份完成了布鲁塞尔世博会飞利浦展馆(Philips Pavilion)工程,包括该项目的造型设计、结构力学验证以及后期落地。这一项目使用颠覆性的一体结构,以完整的一块双曲抛物面为造型。据泽纳基斯说,这一造型选择是为颠覆源远流长的古典印记,在现代力学的辅助下以一体化的方式结构整座建筑。这种特殊的曲面造型一直延续到泽纳基斯日后的公共建筑设计当中(虽然这些设计都未建成),其中著名的尝试包括设拉子-波斯波利斯艺术中心(Shiraz-Persepolis Art Center)、巴黎音乐城(Cité de la Musique)等。泽纳基斯的小型私人建筑项目则采取了柯布西耶式的手法,使用流畅的、环状的动线,并擅用光影增加规整空间的建筑趣味。70年代后,泽纳基斯的主要建造工程皆在装置艺术领域,其打造的多个Polytopes同样受到柯布西耶的影响,采用声光电与现场表演、装置建筑相结合的方式。


飞利浦展馆(Philips Pavilion)©Wikimedia commons / wouter hagens


泽纳基斯的巴黎音乐城(Cité de la Musique à Paris)方案



音乐

泽纳基斯与梅西安 © Les Amis de Xenakis, Paris


泽纳基斯曾“拜师”于作曲家奥利佛·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并在其激励下尝试以完全迥异的方法作曲。与其说是梅西安影响了泽纳基斯,不如说梅西安点化了泽纳基斯本应的存在。除了两部音乐剧场作品OresteiaHiketides之外,其成熟期(Metastaseis之后)的作品大多不基于任何已有的音乐结构,不使用调式、音列、或是频谱等声音组织方法,而是将其工程式的作风延续到了作曲之中。他常将数学理论与音乐中的要素相联系,以产生一种基于前者的全新音乐结构。其最早在“随机音乐”(stochastic music)当中,使用多种随机分布调控音乐作品中音响的整体组织,其中最为著名的尝试或许是Pithoprakta,作曲家在该作品中使用正态分布控制某一段落中弦乐glissando的滑行速率(音程/时值)参数。随机音乐系统也作为音高基础,被用于60年代的符号化音乐(symbolized music)创作中,泽纳基斯以数学中的集合运算作为依据,生成抽象的音乐展开,其结果在形式上与经典的三段体曲式相类似,并产生了“形而上”的对位关系。


Pithoprakta手稿


相比于静态的音高结构,泽纳基斯更钟情于动态的时间性结构,钟情于声音的流动。在本场演出的曲目Psappha之中,泽纳基斯通过数论中的“筛法”(sieve theory)生成打击乐所需要的发音点,这一操作事实上非常简单,泽纳基斯首先将音乐中的时间单位规范化,变成无数等长的时间片段,每个片段对应一个发音点;再选定若干种基础的筛选方法,例如每五个发音点中的第二、第三个处发音……之后,将若干种基础的筛选方法作集合运算,得到复杂的、非周期性的声音流动。


Psappha谱例


类似的时间性生成方法在泽纳基斯的作品中非常常见,他以声音模型为动力,期冀以此推动声音的流动、形成音乐。在1957年的Achorripsis中,泽纳基斯将音乐分为二级时间性尺度,在微观与宏观层面运用不同的概率分布方法生成音乐中的参数;而他最为系统化的尝试当属50年代末的“马尔可夫式随机音乐”(Markovian stochastic music),这一作曲方法基于马尔可夫系统而生,将音乐的动力归于极致简单的两个“马氏链”(markov chain)。


由于听觉层面的完全失控,马氏随机音乐中的大多数技术细节在随后不久便被泽纳基斯本人所抛弃,但其中“将音乐解释为若干音响的随机流动”的思想却在多年后成为音乐数字化分析的基础,马尔可夫链也在几十年后成为一种成熟的、分析音乐作品与风格仿写的模型。同时,马氏随机音乐中提出的“音屏”(sonic screen)结构也被泽纳基斯进一步演绎,用于本场音乐会将要演奏的Persephassa之中。Persephassa作为泽纳基斯第二个成熟创作期内的代表作,具有令人战栗的听觉效果。该作为一部空间化打击乐作品,泽纳基斯将六组打击乐置于观众的四周,形成一个环形的声音场。该作品也是“使用静态音源创作动态声音”的典范,演出中,六名不同方位打击乐手接续演奏模仿性的音响,使音乐中的震音等从单件乐器的躯壳之中出窍,在整个演出空间之中冲撞。泽纳基斯的其他空间化音乐作品还包括EontaTerretektorh等。


Persephassa中乐器的摆位


70年代后的泽纳基斯从早先的“音乐模型”再生产中跳发出来,其手法变得更加自由、多样。这一时期,泽纳基斯产出了众多独奏佳作,它们有着超验的音乐结构,也有着平衡的听觉效果。前文中的Psappha就完成于这一时期,同期内的、为大提琴而作的Kottos就有这样的特点,其中将泽纳基斯标志性的滑音音型,与部族舞蹈般的密集音型破天荒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特的形态对比。弦乐形象也不再像早年泽纳基斯作品中那样千人一面,作曲家在该作品中展示了他对大提琴当代演奏法的深入研究,记谱准确而细致,演奏在律动与非律动的滑行间游走……另一部Theraps中,泽纳基斯将音乐在时间和音高中的漫步,转作高斯的“自由步”(random walk)。低音提琴低吼着,其庞大的腔体上,细致的演奏法在数个八度内的滑音中展示出丰富的色彩感。这份音响效果与音乐结构之间的平衡也延续到大型作品中,Dox-Orkh(为小提琴和管弦乐团)、Keqrops(为钢琴和管弦乐团)等皆具有这样的特点。


Kottos谱例局部


除了声学乐器创作,泽纳基斯在电子音乐、算法音乐领域内更是有着相当的贡献。50年代末,泽纳基斯曾在皮埃尔·舍费尔(Pierre Schaeffer)的GRM工作室内学习具体音乐制作。1958到1959年间,泽纳基斯在多方的启发之下,开创了名为“粒子合成”(granular synthesis)的音响合成技术,用于Concret PHAnalogiquesPersepolis等多部作品。泽纳基斯也是最早一批使用计算机辅助作曲工作的艺术家,早在1957年的Achorripsis中,他便萌发了这一想法。与其说泽纳基斯是以计算机为工具,不如说他以计算机为视角,抛弃了寄居感官的人类中心观念与巴门尼德式幻觉。1962年,泽纳基斯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使用巴黎IBM实验室中的7090计算机,创作了多部ST系列作品。泽纳基斯使用了程序化的作曲方法,参数、公式、以及判断逻辑被预先规定好,这一作曲方法同如今基于OpenMusic、MAX/MSP等平台的程序化作曲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很难想象,这样的实践竟来自于算力不足的60年前。


泽纳基斯一直为缺少实验空间而苦恼。1966年,泽纳基斯与同事们组建了EMAMu (Equipe de Mathématique et Automatique Musicales,数学与自动化音乐小组,后更名为CEMAMu, 即Centre d'Etudes de Mathématique et Automatique Musicales,数学与自动化音乐研究中心)。这一机构有着跨学科的背景,该机构内工作的人士来自作曲、声学、音响工程、电子工程、数学乃至哲学等多个领域。后来,泽纳基斯还受法国文化部邀请,同皮埃尔·布列兹(Pierre Boulez)一同创办IRCAM(Institut de Recherche et Coordination Acoustique/Musique,声学、音乐研究和协作学院)。


该机构最为重要的成果(也几乎是唯一的成果)即为UPIC声音画板,该装置形似一块画板,面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频率,可以使用电磁笔在其面板上绘制图形,并合成以此为频谱的声音。1978年,泽纳基斯使用该画板创作了Mycenae Alpha。此后的十余年内,CEMAMu团队将UPIC带往欧洲各地以及日本、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面向专业人士及儿童进行作曲培训,以期颠覆原有的,基于律制的作曲学习。1988年,新一代UPIC算力提升,可以“实时”地生成所绘声音。目前,声音画板已经软件化,其中最常用的一款软件IanniX正是以泽纳基斯为命名。90年代后,泽纳基斯又以马氏链和机器学习为思路,创作了计算机音乐作品GENDY 3


泽纳基斯在日本开设UPIC培训 © Les Amis de Xenakis, Paris


2001年2月4日,昏迷四天了的泽纳基斯在巴黎的家中去世。他的生命与世界密切连结,他的个人创作几乎勾连起整个当代音乐历史。当今重要的作曲家乔治·阿佩吉(Georges Aperghis)的作曲生涯便从自学泽纳基斯作品开始。除此外,高桥悠治(Yuji Takahashi)、岛津武仁(Takehito Shimazu)、弗朗索瓦-伯纳德·马谢(François-Bernard Mâche)、侯赛·马塞达(José Maceda)等都受到了泽纳基斯的直接影响。更广泛意义上,泽纳基斯的影响则是普遍但潜在的,其方法在算力不足、没有跨学科研究所支持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启发性的成果,令人至今为之惊叹。


🎶 友情提醒:

1. 本场演出曲目音量较大,或不适合低龄观众入场;

2. 演出将于19:30开始,请提前半小时抵达,演出开始后不予入场;

3. 应演出需要,中场休息后座位布局将发生变动,请您在中场休息时离场并带走个人物品。



六部打击乐作品介绍


在泽纳基斯的创作中,打击乐作品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不少更已成为当代音乐中的经典曲目。这些作品不仅在感官刺激、作曲理论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考验着演奏者的技术实力、探索斗志。本场音乐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中心的师生来演出泽纳基斯的六部作品,年代跨度从60年代中一直延伸至80年代末。


这六部作品各具特色。其中Psappha在打击乐家的建议下,采取了非线谱记谱的方法,泽纳基斯使用若干网格代表作品中的时间单位,黑色圆点表示发音点,其呈现相较于线谱更加直观。该作品的另一特色在于乐器的选择,泽纳基斯在作品中并未完全圈定乐器种类,其演奏说明中仅交代了各乐器的音域和大致类型,并要求演奏者根据需要自选。另一部作品——Persephassa则已然成为当代打击乐团体的圣杯,这部作品受著名的斯特拉斯堡打击乐团(Les Percussions de Strasbourg)邀请而作,泽纳基斯将六组打击乐器分布于音乐厅的四周,围绕观众席构成环绕式的音场。打击乐声音绕着观众们公转,其震撼效果令人战栗。该作品是20世纪空间化器乐的代表作之一,对演出场所有着特殊的需求,在中国大陆几乎从未公开演出。


曲目

Rebond A,为打击乐独奏而作(1987-88) [7mins]

演奏:杨寅之

Rebond B,为打击乐独奏而作(1987-88) [6mins]

演奏:杨寅之

Psappha,为打击乐独奏而作(1975) [14mins]

演奏:杨寅之


中场休息 20mins


Okho,为打击乐三重奏而作(1989) [6.5mins]

演奏:章歆微、王洁、宋雨晨

Claviers,选自Pléïades,为六位打击乐手而作(1978-1979) [11mins]

演奏:杨寅之、张鹤、王清源、马洁如、李弈萱、夏远


中场休息 10mins


Persephassa,为环绕观众的六组打击乐而作(1969,节选:自191小节至结尾) [24mins]

演奏:杨寅之、张鹤、王清源、马洁如、李弈萱、夏远



演奏者介绍


 

杨寅之

雅马哈签约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在读,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定音鼓首席。2016年9月获得希腊第五届国际打击乐比赛青年组小军鼓第二名;2018年7月获得日本国际打击乐比赛重奏三等奖;2021年5月获得第二届瑞士ISC国际音乐大赛职业演奏家组特等奖等。


 

张鹤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上海当代乐团成员。2018年第一届日本国际打击乐比赛组合打击乐组第二名、重奏组三等奖;2018年与2019年,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里昂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院共同合作演出专场音乐会。


 

李弈萱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西洋打击乐专业;2018年获得第一届日本国际打击乐大赛马林巴一等奖;获得2020年法国歌剧院音乐比赛重奏大奖组第三名。


 

马洁如

上海音乐学院西洋打击乐系研究生。曾获得希腊第二届国际打击乐比赛 A 组马林巴第一名;第一届日本东京国际打击乐比赛青年社会组马林巴第一名;柏林国际音乐大赛打击乐职业组首奖;芝加哥国际音乐大赛打击乐职业演奏家组首奖;第十一届卡尔斯鲁厄国际音乐大赛演奏家组第一名;第二届瑞士ISC国际音乐大赛演奏家组特等奖;第五届加拿大落基山国际音乐大赛演奏家组第一名。


 

夏远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本科。第一届日本国际打击乐比赛A组马林巴银奖;国际A类比赛 — 荷兰TROMP国际打击乐比赛入围半决赛;美国克利夫兰国际现代小军鼓比赛青年组第一名。


 

王清源

上海音乐学院西洋打击乐专业。2019年9月参演上音国际萨克斯艺术节开幕音乐会。2016年 “鼓风国际打击乐艺术节 ”马林巴少年A组银奖。2020年PAS(中国)国际打击乐比赛小军鼓演奏家组铜奖。


 

章歆微

硕士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现任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秘书。曾获“国际华人打击乐大赛”(新加坡)西洋打击乐青年A组小军鼓独奏金奖、青年A组二重奏金奖;2017TWPC年台北国际打击乐锦标赛专业重奏组第二名等。


 

王洁

上海音乐学院现打系打击乐室内乐讲师,上海音乐学院打击乐团音乐总监,上海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IPEA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理事。


 

宋雨晨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青年教师,上海音乐家协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理事,IPEA国际打击乐协会理事,中国海军南昌舰荣誉舰员,SABIAN中国区签约艺术家。


音乐会指导:杨茹文

 

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导,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打击乐中心总监, IPEA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联合发起人暨荣誉顾问,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上海音协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特邀乐评人:栾复祥

从事音乐评论及音乐记者工作,专攻当代音乐的介绍、分析与推广。曾供稿于《音乐爱好者》《三联爱乐》等、创办当代音乐类自媒体《新音乐手册》。



// 关于“1噸半”

 “1噸半”实验专场系列演出作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自主策划的,从当代艺术视角出发而创立的音乐表演品牌 ,“听音乐,长力气”,以兼具感官性与互动性的艺术体验,邀请观众在当代艺术的空间内调动视觉、听觉和触觉。


// 当前入馆预约方式

根据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目前实施限流管理与入馆预约。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入馆预约,预约成功后可至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 “入馆预约” - “预约凭证”中获取二维码。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