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今年内完成


今天(4月17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全部既定任务目标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神舟十三号乘组共在轨飞行183天,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间的最长纪录,目前3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正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后恢复。

此前报道↓

刚刚,他们平安到家!

刚刚,平安抵京!


在会上他首先回顾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主要过程: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在轨期间,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按计划对核心舱设施设备进行照料和维护,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等一系列活动。



他表示,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分别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主要任务目标是突破并掌握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相关的一系列关键技术。自2020年以来,成功实施了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完美收官,阶段任务目标全面实现,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时间表出炉

6名航天员将完成在轨轮换


郝淳介绍,今年是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决战决胜之年,又恰逢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30周年。他表示,根据任务计划安排,2022年将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6次任务分别为:
  • 5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
  • 6月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
  • 7月发射空间站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
  • 10月发射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对接,之后空间站三舱形成“T”字基本构型,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 随后将发射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由3名航天员组成,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轮换后,在轨驻留6个月。

目前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在地面的研制进展顺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介绍,目前神舟十四号和十五号飞行乘组他们的身心状态非常好,正在积极开展相关的训练和准备,十四和十五两个乘组都将飞行在轨六个月,首次实行在轨乘组的轮换,航天员两个乘组六名航天员将共同在轨驻留5到10天,航天员系统面对更加大的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不影响今年空间站完工

郝淳在发布会回应媒体问题时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工程全线克服很多困难,采取很多针对性有效措施。在过程当中,也得到了相关部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把疫情对工程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目前看,工程研制进度总体受控,不会影响空间站建造计划。“郝淳说。

中国建造空间站花了多少钱?

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回应


关于迄今中国在建造空间站方面花了多少钱的问题,郝淳在发布会回应媒体提问时称,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的投资规模总体适中,一直保持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相适应的节奏。总体看,载人航天工程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投入较少、发展较快、成果较多、可持续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答南都:

优化在轨健康保障措施
丰富在轨娱乐项目

此次在轨期间,相关系统提供哪些保障支持?黄伟芬介绍,针对神舟十三号任务的特点,航天员系统一方面在航天员飞行前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强化训练,包括航天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心理调适训练、应急处置能力以及出舱活动等各方面强化训练,同时加强了个性化的健康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在神舟十二号任务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改进和完善了在轨驻留保障措施。

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发

在生活保障方面,考虑到飞行时间延长,在神十二任务基础上又增配了食品和饮水,丰富了系列服装,优化了部分生活用品和卫生用品配置。针对个体特点和需求,丰富了在轨娱乐项目

在工作保障方面,进一步规范了航天员在轨工作、作息和值班制度,修订完善了航天员飞行手册,加强了飞行计划动态调整和动态更新、工作负荷适时评估等措施;优化了出舱活动程序、出舱活动支持模式和协同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强化耐力等个性化锻炼
促进重力适应能力提高

在健康保障方面,优化了航天员在轨个性化保健措施,增配了相关药物和诊疗设备;优化了失重防护锻炼措施,增加了锻炼便捷性和趣味性,制订了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加强动态评估和调整,强化耐力和心血管储备,提升心肺功能,加强腰背部和颈部核心肌和下肢力量锻炼,促进重力再适应能力不断提高;增配新鲜果蔬、配置个性化电解质饮品等,加强了营养保障;同时也丰富了在轨心理支持方式。

“总的来讲,这次任务成功的实施,进一步验证我国航天员选拔训练技术的科学有效,同时也表明我国已完全具备了航天员长期飞行驻留保障的能力,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基础,也积累更为丰富经验。”她说。

空间站运行轨道已向全世界公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介绍,我们对空间站平台设备和航天员健康等状态进行全时的监测,同时也对空间环境、空间目标碰撞等情况加强监视和预警,采取必要的规避措施,今年2月份以来,已向全世界公布空间站运行轨道供世界各航天员实体进行碰撞预警计算。

机械臂在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介绍,机械臂在整个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航天员出舱、转位货运飞船以及舱外状态巡检等多项关键任务,在整个过程中表现完美。通过机械臂舱外操作,其关节运动能力、末端定位精度等功能性能均满足设计预期;机械臂操作负载所表现出的刚度特性,表明机械臂具有执行大负载转移任务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获取了在轨失重环境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参数。这也都为今后机械臂转位实验舱、舱外大型载荷照料等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明年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


据介绍,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


郝淳表示,今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以后,工程将转入为期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

郝淳表示,初步计划是每年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和两艘货运飞船。航天员要长期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并对空间站进行照料和维护。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还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其中,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都可以实现可重复使用。新一代载人飞船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载7名航天员,另外它的上行和下行载荷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我们在考虑研发空间站的扩展舱段,为进一步支持在轨科学实验和为航天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

另外,空间站这十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还将利用空间站舱内安排的科学实验柜和舱外大型载荷设施,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主要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航天新技术等众多领域。此外,特别是,明年我们计划发射我国首个大型空间巡天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将在宇宙结构形成和演化、暗物质和暗能量、系外行星与太阳系天体等方面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有望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我们还将积极探索载人航天商业化发展模式,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空间站建设和运营维护,不断提升空间站综合效益,推动载人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南都记者 王凡 潘珊菊 发自北京
另据央视新闻客户端(记者 李宁 都昕竹)

 ▊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广州白云、天河凌晨通知!


邻居持续3年播放“荒山野鬼”录音!法院出手


热搜第一!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疫情下,他们以车为“家”



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